2016年,对于日东乡赣源村贫困户范宜清一家人来说,是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他家终于搬出了大山,搬进了市区的“红都新城·梦想家园”移民小区,不仅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新房,而且水面养鱼当年就实现13.8万元的经济效益,一举脱贫。为了让世代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的群众过上好日子,近年来,瑞金市因地制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走出了一条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换穷貌”的新路子。
截止到2014年初,全市有贫困人口20125户81467人,贫困发生率为14.9%,其中有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的群众,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我市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
为了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顺利实施,我市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问题。制定了《瑞金市2016—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瑞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续扶持政策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围绕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住房面积标准的“标线”、控制建房负债的“底线”、项目资金管理“红线”的“四线”要求,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建立督办督导制度,狠抓问题整改落实,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这里是位于瑞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梦想家园·红都新城移民安置点,共21栋,422套住房。由瑞金市城投集团公司统一按现代居住小区标准进行规范建设,搬迁贫困户出资不到一万元就搬进了新家。叶坪乡山岐村坝子小组的梦想家园·山岐扶贫搬迁安置点,该安置点通过政府统规统建、驻村帮扶单位统一配齐家具、家电,实现了该村12户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花一分钱就拎包入住;日东乡日景花园移民集中安置点精心做好选址文章,将安置点选择在圩镇中心,使贫困户入住后不仅能改善居住条件,而且比原居住地拥有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更加自主的择业意向;大柏地乡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将旧村委会或旧学校改建成安置房,在短期内解决搬迁户的安居问题。
近年来,我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中,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搬迁户不举债的原则,认真把好集中安置点的选址关,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实行“阳光操作”、“封闭管理”,确保按规划设计的要求建房,保质按期完成建房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资金28875万元,全市28个安置点1447套安置房已全部完工并搬迁入住,入住率达到100%。
为了能让搬迁户“稳得住”,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引导搬迁群众把“家园意识”从老地方转移到新区,建立新“故土”。各乡镇把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绣花功夫”,使安置点道路不见泥,雨水流进沟,晚上路灯亮,门口能购物,夏天可纳凉,生活设施齐,看病有诊所,上学方便多。同时,发挥“百企帮百村”爱心行动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叶坪乡洋坊村中心移民安置点,由政府出资新建了18套安置房,赣州市坤盛置业有限公司主动为18套安置房捐赠了全套日常家具,让18户贫困搬迁户拎包入住。
扶上马送一程。我市在抓好搬迁的同时,更加注重移民户的后续扶持,针对移民进城进园安置、乡镇安置和中心村安置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分户施策。为提高“梦想家园·红都新城”移民安置点临街店面效益,市政府统一回购临街店铺111间,面积5372.75平方米。按照价格减半政策,全部店铺租赁给符合条件的搬迁贫困户,拓宽搬迁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渠道。由于红都新城位于工业园区,目前249户进园安置户有295人在工业园就近就业,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对于搬迁到乡镇和中心村安置点的移民户,市里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移民户或自主创业、或就近发展产业,市里统一为搬迁贫困户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了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叶坪乡大胜村梦想家园移民安置点,由帮扶单位出资216万元新建450亩脐橙产业园,同时吸收贫困移民户成立脐橙果业合作社,明确产权归集体所有,贫困移民户参股分红。云石山乡田村村贫困搬迁户赖立信,利用产业扶贫补助资金5000元,购买了2头种牛,几年时间就收入3万多元,加上种植葡萄3亩多,收入2万多元,外加其两个儿子打工年收入4万多元,一家人的经济收入是搬迁前的四倍多。
像帮扶贫困搬迁户赖立信一样,我市通过建立扶贫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光伏利益链接、油茶产业分红、提供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措施,使所有贫困移民户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的最终目标。
挪离穷窝,住上新居,拓展新业,移来幸福。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强势推进,必将引领我市贫困群众,昂首阔步迈入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24小时服务热线:
客服QQ:522420014
电话(微信):13450372666